科技

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年04月10日 | 查看: 63406

  新华社沈阳4月9日电(记者王莹)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姜鹏研究员、陆晓伟副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感知的柔性红外光热电探测器赋予电子皮肤温度预警功能”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仿生触觉是智能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刺激的基础。在传统触觉系统中,触觉传感器需要与外部环境物理接触进而获取温度信息,无法在接触前对外部刺激作出预判。发展具有非接触温度感知能力的先进触觉传感技术,有助于为机器人交互感知领域带来全新的体验。

  光热电探测器是基于光热转换和热电转换两个基本能量转换过程的一种探测器,可在无需制冷、无需偏置电压、无接触的条件下实现对长波红外辐射(8微米至14微米)的灵敏探测。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非接触式温度感知测试中,当目标温度从零下50摄氏度上升至110摄氏度,所制备柔性光热电探测器的灵敏度优于现有商业热电堆,测温精度可达0.05摄氏度。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利用该红外探测器进一步开发了动态温度预警系统,使得穿戴该探测器的软体机械手可对热源进行预先判定。

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介绍,该项研究为在仿生触觉系统中引入红外探测技术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机器人交互感知、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推荐阅读:

国产大模型密集“上新”迸发新机遇

央行: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亿元

中国重汽预计今年前三季归母净利润增长75%以上 出口成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科学家用新技术提高盐碱地生产力

实控人变更后董事长等8人辞职 日播时尚发文澄清

投资仅半年 良品铺子拟“清仓”赵一鸣3%股权

AI合成主播|北京提供算力券补贴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

央视网与华为签署鸿蒙生态合作协议,加速推进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宋慧乔黑裙黑丝亮相米兰 38岁离婚后风格都变了

十年历淬炼,“恺”启新征程 瑞士美度表举办武商MALL | 世贸广场品牌专卖店十周年庆典活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