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上市公司回购进一步升温。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年内已有206家港股公司启动回购计划,涉及金额合计1007亿港元,行业龙头多次大手笔回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港股市场回购潮反映出企业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龙头公司通过回购传递股价低估信号并优化资本结构。同时,政策支持与市场回暖推动更多企业加入回购行列,相关企业的
行业分布从互联网、金融扩展至消费、医药,显示市场信心逐步修复。
港股或已进入价值修复阶段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年内 港股市场共有206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这一数字不仅明显超过去年同期的186家,还超过2023年全年的205家。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从规模来看,公司回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其中,头部企业集中度尤为显著,凸显了自由现金流充裕的企业在估值明显折价背景下的主动布局策略。
对于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积极实施回购的情况,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港股回购潮本质是企业对估值修复与股东回报的主动布局。他表示,一方面,低估值吸引力凸显,企业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价值低估信号;另一方面,政策红利发挥了催化作用,港交所库存股新规赋予企业更大资本运作空间。这既体现龙头企业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也反映政策红利正在激活市场活力。
刘祥东分析认为,当前港股上市公司吸引力显著,全球主要经济体均进入降息周期,市场流动性改善,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现金流充裕的公司加大回购力度。
章俊表示,这一轮回购潮所释放的信号具有多重含义。其一,产业资本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认可显著高于二级市场当前定价,强化了市场底部区域的确认逻辑。其二,企业治理理念趋于成熟,更多关注股东回报与资本效率,在缺乏高增长项目的阶段,回购成为提振市值的重要手段。其三,部分行业的企业回购动作或隐含着对宏观环境逐步企稳的预期,显示出行业景气预期边际改善的苗头。
“港股市场的回购潮,一方面反映出企业中长期信心增强,龙头公司如腾讯控股、友邦保险等持续回购,充分表明其对业务前景的积极乐观预期;另一方面,市场底部特征逐渐显现,回购潮通常伴随后续上涨行情,当前港股或已进入价值修复阶段。”刘祥东表示。
行业巨头引领回购潮
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及友邦保险等行业巨头不仅回购次数多,且回购金额庞大,分别为395亿港元、190亿港元以及169亿港元。这三家公司合计回购额占港股市场总回购额超过75%,而前十名回购额占比则超过港股总回购额的近90%。
“回购王”腾讯控股已连续多年稳居港股回购金额榜首。值得关注的是,在腾讯控股披露的2024年年报中,宣布2025年计划至少回购价值800亿港元的股份。
从恒生行业名称分类来看,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业等行业中上市公司数量居多,成为今年港股回购主力军。
章俊表示,从行业结构看,回购力量由传统权重板块向更多行业扩散。尽管互联网与金融仍是主力军,但消费、医药等板块的参与度显著提升,体现出更多非周期行业在估值压缩和基本面改善后,通过回购主动强化股东回报。这种结构性扩散不仅丰富了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也反映出产业资本对不同板块前景的再评估。
刘祥东认为,今年港股市场回购呈现出多个显著特点:一是龙头效应明显,行业巨头在回购中起到引领作用;二是参与回购的公司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不再局限于少数几个行业;三是回购策略不断优化,例如腾讯控股采用每日稳定回购模式,并配合股份注销来提升股东回报。
展望后市,章俊预计,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的持续性已具备坚实的现实基础与制度保障。从企业层面看,财务能力与估值错配的格局仍在延续。特别是在互联网与金融板块,龙头企业自由现金流稳健增长,而其股价长期处于历史估值低分位区间,形成回购的天然激励机制。同时,当前企业治理理念正发生深层转变。在全球增长趋缓、利率水平中枢下移的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多地将提升股东回报、优化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战略重心。
刘祥东也认为,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潮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将提振市场情绪,减少流通股供给,支撑股价企稳;中长期,则将优化资本结构,提升ROE和每股盈利,增强蓝筹股吸引力。
“短期看,港股估值优势与政策支持将延续回购动力,但仍需警惕外部环境扰动。”田利辉表示,回购本质是短期行为,长期价值仍需基本面支撑。当前港股正通过“回购+政策”双轮驱动,为投资者创造机遇,但理性研判公司战略与行业趋势才是根本。
(责任编辑:王晨曦)
推荐阅读:
追光丨云上转播、云上观赛 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史上首届“云上亚运”
股价“单日翻倍”!海通国际“私有化”震动市场,香港中资券商股集体上涨
十年历淬炼,“恺”启新征程 瑞士美度表举办武商MALL | 世贸广场品牌专卖店十周年庆典活动